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通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同济大学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系、所、研究机构:

根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的规定,为做好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须自拟项目名称进行申报。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可以自拟项目名称进行申报,也可以选择《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1)中的项目名称进行申报。选择《指南》进行申报的项目,其名称须与《指南》保持完全一致,不得自行更改或添加副标题。

(一)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探索,研究周期为3年,资助标准为8万元/项。

(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鼓励青年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探索,研究周期为3年,资助标准为6万元/项。

(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鼓励学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现实性、应用性问题,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科学研究,研究周期为3年,资助标准为5万元/项。

二、申报条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须是申请单位的全职在岗人员。

(三)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四)申请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在申报截止日之前,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在研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或者承担在研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人员,不得申请。

(五)不得以本人或项目组已获得过资助的项目,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六)申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基础教育单位申请人,须由两名同一学科、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书面推荐;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高等学校和专业机构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同一学科、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书面推荐。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的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611日以后出生),且尚未取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申报程序

(一)填写申请材料

 申请人依据申报类别填写相应的申请书和项目设计论证活页(以下简称“论证活页”):《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申请书》(见附件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申请书》(见附件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书》(见附件4)。论证活页的具体内容详见各类别申请书。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涉及12个学科。请依照申请书所列出的学科分类代码填写相应学科,跨学科项目根据“尽量靠近”原则选择一个主学科进行申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的“教育基本理论”学科,细分为“教育基本理论(党建类)”“教育基本理论(思政类)”和“教育基本理论(其他)”。

(二)书面材料提交

1.装订规格。申请书、论证活页各一式两份,双面装订。论证活页须单独装订。

2.审核盖章。

“十三、项目管理单位意见-行政管理部门意见一栏”请盖学院公章

3.书面申请材料报送。本项目我校限项申报,故纸质材料报送时间在校内评审通过后另行通知。

4.电子材料提交。各申请人须把申报项目的申请书、论证活页和《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的电子版2020819日(星期三)下午5:00前打包发送至指定邮箱:18666512@tongji.edu.cn因需要进行校内评审,逾期不予受理。文件夹和邮件主题以“项目类别-申报人-项目名称”命名。

四、项目经费预算评审

项目经费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经费使用管理按照《上海市市级教育财政科研类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沪教委财〔201973号)执行。

项目立项后,市教委将组织项目经费预算申报评审工作(具体日期和要求另行通知)。项目实际经费以评审核定金额为准,并由市教委一次性拨付。

五、联系方式

刘琳:6598497313661586006

石骁冰:6597866018321553063

 

附件1-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南.docx

附件2-上海市哲学社会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书.docx  

附件3-上海市哲学教育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申请书.docx

附件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书.docx

附件5-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

 

                                                                                                          文科办公室 

2020715

附件1 

 

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指南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制定评价标准尺度,构建符合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易于具体操作、体现党和国家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2.上海高校地方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和指标体系研究

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点,分别研究提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和指标体系。

3.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有效性的评价模式研究

结合前沿理论和实践进展,研究提出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和操作方式。

4.授课型硕士学位制度国际比较及应用研究

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世界主要经济体授课型硕士学位设置目标、实施意义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授课型硕士学位制度设置的可行性及有关发展建议。

5.上海高校促进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的策略研究

为支持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对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重点领域建设任务,借鉴国内国际学科发展经验,提出高校在促进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增长点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6.民办高校办学融资路径研究

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融资路径,明晰管控风险。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分别适合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特点的金融产品等方式,寻求突破民办高校筹资困境的有效举措。

7.基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发展研究

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要求,真正实现“三圈三全十育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8.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杜绝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发生。

9.完善高校院(系)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研究

在着力强化二级院(系)党组织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完善院(系)决策议事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

10.上海市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深入研究上海市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理论依据、现实可能性及实现路径、工作机制,探索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新模式。

11.上海探索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的实践研究

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与试点价值;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建设的布局规划、风险挑战、改革举措等;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的建设指导意见。

12.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多元协同治理研究

采用跨学科视角,运用协同理论,研究培育职业教育多元治理主体策略方法,拓展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治理渠道的路径,研究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13.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改革研究

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改革进程:研究构建职业教育多元主体治理体系,探索实践基于学习成果认定、积累转换制度“1+X”证书制度改革,健全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

14.构建实施“双园制”产学结合模式研究

研究实施产业园区与校园相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双园制”合作模式,推动产业工人和务工人员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固底板”“补短板”。

15.上海市培训机构规范培训监测指标研究

制定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质量保障的监管指标体系,为政府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思路与政策建议。

16.义务教育学校设点布局和建设机制研究

在梳理调研本市相关政策、标准、数据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学校设点布局和建设机制建议。

17.上海市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聚焦上海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政府在公共教育服务中的投入机制,为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经费保障和支撑。

18.区级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践研究

从区级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学校督导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基于科学理论支撑的区域教育督导改革新模式。

19.义务教育深化创新创造教育的实践研究

为促进义务教育提质增效,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教研部门、义务教育学校等开展深化创新创造教育的实践研究。

20.多样化背景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研究

在继续推进特色高中创建项目的同时,加强对多样化背景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研究。

21.上海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优化研究

进一步优化各级教育财政投入结构比例,包括引导各级单位加大对教育内涵建设的投入等,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等。

22.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的观念、目标、过程、评价,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为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23.提升教育督导权威性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研究

从监管制度、政策效力等多层面对我国教育督导权威性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从制度改革等方面探索新时代教育治理视野中教育督导权威性提升的路径选择。

24.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机制研究

针对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管理的实际要求,围绕营利性民办学校内、外部办学管理涉及的治理结构、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开展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25.推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发挥课程基础性作用,科学开展运动训练,建设高水平体育师资队伍,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强化场地设施保障,探索利用校外资源。

26.全面加强学生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发挥课程基础性作用,科学开展排练,建设高水平艺术师资队伍,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强化场地设施保障,探索利用校外资源。

27.基于因病缺勤缺课网络直报系统的上海学校传染病预警模型研究

主要研究学校传染病的影响因素分析,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等,完善学校卫生安全保障和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等工作。

28.世界发达城市教材管理政策的比较研究

聚焦国际发达城市教材管理体系、主要经验和典型案例、管理政策的未来趋势预测三方面,为上海教材管理与世界发达城市教材管理全面对接。

29.城市语言规划视角下上海市语言文字监测与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结合上海城市规划战略定位及语言文字规划总体要求,完善语言文字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30.本市教育系统内审管理相关规定政策研究

根据国家有关最新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市教育系统内审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内审制度,进一步发挥内审作用,确保国家关于内审的有关要求落地落实。

31.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通过分析当前教育短板,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运用其中并改善现状,并探索由此带来的技术风险、伦理风险是否能够有效化解或控制等。

32.基于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研究

为切实驱动因材施教,深度剖析客观辨材、精准施教的内涵,建立教与学过程数据模型,明确教育数据库的构建模式和应用方向

 

Copyright © 2013 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 邮编:200092 | Email:wenkeban@mail.tongji.edu.cn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